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117

117.圣言一旦写就

117.圣言一旦写就,就能为所有后世子孙保存下来,从而保存成千上万年;并且众所周知,它已经被如此保存下来了。

属天的奥秘 #4528

4528.眼睛,确切

4528.眼睛,确切地说,眼睛的视觉,尤其对应于来世那些被天堂花园所围绕的社群;天堂花园就在前上方稍向右一点;在那里,人能看到花园里有树木和鲜花,其属和种如此众多,以致与它们相比,整个地球上所能发现的树种和花种少得可怜。那里的每一个物体都有某种聪明和智慧从它闪耀出来,以至于你会说,花园里的人同时也在聪明和智慧的天堂花园里。这些花园会激发人的内心情感,因而不仅悦目,同时还愉悦他们的理解力。
这些天堂花园在第一层天堂,就在通往天堂内部的边缘。它们就是正当高层天堂的天使认真讨论信之真理时,从该天堂降下来的代表。那里的天使们凭借属灵和属天的观念彼此交流,对他们来说,这些观念就是口头表达的形式;他们还使用一系列代表,其优美和愉悦根本无法以任何方式形容。正是他们所谈论的这些优美和愉悦的观念在低层天堂表现为天堂花园。
这个天堂分为许多不同的天堂,眼前房里面的各个部分就对应于这些天堂。有一个天堂能找到刚才所描述的天堂花园。还有一个天堂能看到各种色彩的大气,在那里,整个空气仿佛因黄金、白银、珍珠、宝石、极小的花和无数其它事物而闪烁。还有一个彩虹天堂,大大小小、五彩缤纷的极美彩虹就出现在那里。所有这些都通过出自主并含有聪明、智慧在里面的光而产生,因此每一个物体都含有某种真理的聪明和良善的智慧,它们以代表的方式被展现出来。
那些对天堂和天堂之光没有任何概念的人难以相信那里竟有这类事物。因此,那些带着这种不信进入来世,并且一直处于信之真理与良善的人,就被天使带入这些场景;一看到它们,这些人都大为震惊。关于天堂花园、彩虹场景和大气,可参看前面根据我的经历对它们的描述(1619-1626, 2296, 3220节);还有不断出现在诸天堂的连续代表(1807, 1808, 1971, 1980 ,1981, 2299, 2763, 3213, 3216-3218, 3222, 3350, 3475, 3485节)。

属天的奥秘 #2049

2049.“从不属你

2049.“从不属你种的一切外人”表示教会之外的人。这从“外人”的含义清楚可知,“外人”是指那些不是出生在教会,因而没有信之良善和真理的人,因为他们不知道信之良善和真理。“外人”也表示那些处于外在敬拜的人(关于他们,可参看1097节);尽管在这种情况下,论述的主题是教会之内的人。然而,此处论述的主题是最广泛意义上的主的教会,所以“外人”表示那些不是出生在教会的人,如外邦人或非基督徒。教会之外的外邦人或非基督徒可能拥有真理,但没有信之真理。他们的真理类似十诫,即:要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奸淫,不可贪恋他人的东西,以及要敬拜神。然而,信之真理是涉及永生、主的国和主自己的一切教义教导。外邦人或非基督徒不可能知道这些教导,因为他们没有圣言。
这些人就是虽“不属你种”,但要一同受割礼,也就是洁净的“外人”所表示的人。由此明显可知,他们和教会之内的人一样能被洁净,这种洁净由他们受割礼来代表。当他们抛弃污秽的爱,彼此生活在仁爱中时,就被洁净;这时,他们活在真理中,因为一切真理都与仁爱有关;但这些真理属于上述两种类型中的第一种。那些活在这些真理中的人很容易吸收信之真理,即便活在肉身时没有吸收,在来世也会吸收,因为信之真理是仁爱的内在真理。事实上,这时,他们只喜欢被引入仁爱的内在真理。构成主国度的,就是仁爱的内在真理(参看932, 1032, 1059, 1327, 1328, 1366节)。
在来世,仅仅知道信仰的认知或知识不算什么,因为就连最坏的人,甚至地狱里的人也能拥有这些知识,有时知道的比其他人还多。重要的是照这些认知或知识去生活,因为一切认知或知识都以生活为目的。学习知识若不是为了生活,那么这些知识将毫无用处,仅仅使人们可以谈论它们,由此在世上被视为有学问的人,升到高位,赢得好名声,积聚财富。由此明显可知,信仰的认知或知识的生活无非是仁爱的生活。事实上,律法和先知,也就是信的整个教义,连同它的一切认知或知识,在于爱主和爱邻,谁都能从主的话(马太福音22:34-39;马可福音12:28-35)清楚看到这一点。
尽管如此,教义,也就是信仰的认知或知识对仁爱生活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它们,仁爱的生活无法形成。死后拯救一个人的,就是这种生活,绝不是没有仁爱生活的信仰生活,因为没有仁爱,就不可能有任何信仰的生活。过着一种爱与仁之生活的人就拥有主的生命在里面,没有人能通过其它任何生活而与主结合。由此也清楚可知,信之真理若不植入仁爱,决不能被承认为真理;也就是说,承认被人们大量谈论的真理是不可能的,除非表面上或口头上,因为人们从内在,或从心里否认真理。如前所述,一切信之真理都以仁爱为目的,如果仁爱不存在于它们里面,那么它们就会从内在被弃绝。当外层被除去(如在来世的情形)时,内层的性质就显而易见了,即:它们与一切信之真理完全相反。如果人们活在肉身期间缺乏仁爱的生活,也就是缺乏相爱,那么在来世接受它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死后,等待他们的,是他们在世上所过的生活。事实上,他们厌恶并憎恨相爱。这些人仅仅靠近过着相爱生活的社群就会颤抖、战栗,感到痛苦。
这些人虽出生在教会,但仍被称为“身心未受割礼的外人”,他们不可进入圣所,也就是主的国度。以西结书所指的就是他们:
心没受割礼,肉身没受割礼的外人都不可入我的圣所。(以西结书44:7, 9)
同一先知书:
在这样荣耀昌大上,在伊甸诸树中,谁能与你相比呢?然而你要与伊甸的诸树一同下到地府,在未受割礼的人中间,与被剑刺死的人一同躺卧。(以西结书31:18)
这论及法老,法老表示总体上的记忆知识(1164, 1165, 1186, 1462节)。要与他们一同下到地府的“伊甸诸树”也表示记忆知识,不过是信仰认知的记忆知识。由此明显可知,“未受割礼的”在内义上表示什么,即:一个纵情于污秽的爱和伴随这些爱的生活之人。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